板凳鞋
由于木屐大多构成是一块木板加屐齿,至于系反倒不一定原本就被固定在上面,有些是使用时帮一下就ok了,所以光秃秃的木屐长得非常像小板凳,有些地方也有称板凳鞋的。
《云南傣族哈尼族木屐》
▲哈尼族木屐舞
一位中国台湾网友在云南省博物馆的非遗展厅里拍到的是这样子的。还有直接利用竹子的弧度做成一个整体的,非常有趣。
▲哈尼族木屐
泥屐
相比板凳鞋的贫苦色彩,泥屐就显得正式多了,一些相关的文章里提到它是富家所用。
泥屐有前半截类似木屐的形态,穿的时候连脚带鞋套进去,走泥地或者雪地的时候时候就不会脏鞋子,到了要不需要的地方直接一脱就好了,非常方便。
▲泥屐
这种泥屐应该也是与明清时期有雨鞋作用的木屐最为相似,都是套穿的。
▲外销画里修木屐的人
毛窝子
在上面那种泥屐基础上,还有一种是将整个鞋帮都做上去,可以盖住整只脚,这种应该就不是套穿的,而是直接当作鞋子穿了,主要是用在雪地的冬天,比较保暖。
直到近年,农村依然有一种被称为“毛窝子”的泥屐,是在木屐的基础上用草编出鞋帮,然后在里面塞稻草、芦苇、旧棉花等,达到保暖的目的,制作简单,成本低廉。
▲毛窝子
潮汕木屐
潮汕木屐尤为有名,不过它的样子更像是一种拖鞋,但是不分左右脚。以前潮汕人几乎在家都穿木屐,现在好像只有在一些传统节俗上才会保留这个项目了。
清·张渠撰《粤东闻见录》载:“潮州尚拖成散屐,以轻为贵。”《南粵笔记》载:“散屐以潮州所制拖皮为雅。”
潮汕木屐一般用苦楝树、樟树、“鸭母冇”等木料制成。初为棕索木屐,不分左右足,俗称棕屐……20世纪40年代出现蜂腰屐,用汽车外胎的橡胶纱切制加工成屐皮,代替棕索,造型始有左右足之分。稍后蜂腰屐屐板加上油漆,有黑、橙、青、红色数种,画上花卉图案,甚为美观。其特点是穿着凉爽易去水,可走泥路。每年除夕,人人必购上一双新木屐;新嫁娘则必制一双红油漆的新娘屐。
——《潮汕(普宁)民俗风情录》
▲潮汕木屐
潮汕地区特殊的成人礼“出花园”里就会用到红色的木屐,婚礼中也有木屐的存在。相比一些木屐适用场合正式程度不高来说,潮汕木屐算是比较特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