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摩托车撞行人责任划分?
摩托车属于机动车,机动车碰撞行人责任的划分,需要看事故现场情况确定。 双方通行的情况有好几种,比如以下几种: 1、200米之内道路上有人行横道线的: (1)在人行横道线,机动车全责,行人无责;(2)行人偏离人行横道线,机动车主责,行人次责;(3)有证据行人闯红灯,行人主责,机动车次责;(4)偏离人行横道线,而且行人在车辆临近时突然闯入机动车道,行人全责,机动车无责。
2、郊区无人行横道线路段: (1)行人突然闯入机动车道、或者突然折返,行人主要以上责任,机动车次要以下责任;(2)行人已经在机动车道,而司机未加注意,机动车主责,行人次责,包括夜间视线不好情况。
二、汽车撞摩托车责任划分?
汽车正常行驶,摩托车撞过来,摩托人受伤,责任需由交警部门认定,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当事人所谓的汽车正常行驶,摩托车撞过来,摩托人受伤,是当事人一面之词,具体要根据实际情况由权威部门认定。我国《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等一系列法律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基础上,对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进行了较为粗略的划分。具体内容如下:
1、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2、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的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3、受害人和机动车一方对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由双方分担损失。
4、交通事故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扩展资料:2012年4月17日10时55分,被告人李永明醉酒后无证驾驶一辆无牌照的两轮摩托车,沿国道326线由开远前往个旧方向的途中,行至K1308+50 M处时,与同向行驶封井成的自卸货车车尾左侧相撞。被告人李永明本人重伤、两车不同程度受损的交通事故,而李永明昏迷。见此情景,货车驾驶员在报警的同时拨打了急救电话。经公安交警侦察,李永明所驾驶的摩托车除了没有牌照外,他自己也未取得驾驶证,更令人吃惊的是,抽血化验显示其血液中酒精含量达202.435 mg/100ml,属严重醉酒驾车。经交警部门现场勘查,作出被告人承担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的认定。
三、撞与被撞责任怎么划分标准
撞与被撞责任怎么划分标准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撞与被撞责任的划分是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案件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撞与被撞责任的划分标准是十分清晰的。
一、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原则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主要根据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 第一,行为过错原则。即根据当事人在交通事故中的行为是否存在过错,来确定其在事故中应承担的责任;
- 第二,责任推定原则。在特定情况下,法律会推定某一方当事人承担全部或部分责任;
- 第三,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当事人之间的责任争议,谁主张谁举证。
二、撞与被撞责任的区分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涉及到撞和被撞责任的划分。一般来说:
- 对于主动撞击他人车辆或行人的驾驶员,应承担撞击责任;
- 对于被动受到撞击的车辆或行人,其驾驶员或行人本身通常不承担责任,但也有可能有其他过错导致责任的发生。
三、责任划分的具体标准
1.交通信号灯规定标准
根据交通信号灯的颜色和信号,一般情况下绿灯行、黄灯让行、红灯停车。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根据当事人遵守交通信号灯的规定情况,可以作为责任划分的参考标准。
2.车辆道路标线规定标准
在道路上,会有不同的车辆道路标线规定,比如单行道、禁止超车线等。当事人是否违反道路标线规定,也是责任划分的一个重要标准。
3.安全距离和安全速度标准
在行驶过程中,保持安全距离和控制安全速度是避免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如果造成交通事故是因为车辆之间距离过近或者超速行驶导致的,责任划分就会偏向于超速驾驶或未保持安全距离的一方。
4.事故现场证据标准
一般来说,交通事故现场的勘查记录、照片、视频等证据是责任划分的重要依据。根据这些客观证据,能够更准确地判断事故责任的归属。
四、如何有效维护交通事故责任划分的权益
1.保留证据
在交通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保留现场照片、视频、勘查记录等相关证据,以防证据丢失或被篡改。
2.及时报警
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应第一时间报警并等待交警处理,确保交通事故的记录和证据完整。
3.寻求法律援助
如果在事故责任划分过程中遇到纠纷,可以寻求律师等法律援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依法申诉
如果对交通事故责任划分结果有异议,可以依法提起申诉,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五、结论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撞与被撞责任的划分标准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理解并遵守相关交通法规,保持谨慎驾驶,是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关键。对于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当事人应当依法行事,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摩托车撞货车的责任划分?
都是机动车,按照机动车法律法规进行责任划分。
五、行人被撞责任划分标准
行人被撞责任划分标准
交通事故中行人被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根据交通法规和相关司法解释,行人被撞责任的划分是相对明确的。本文将介绍行人被撞的责任划分标准,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法律知识。
首先,行人被撞的责任划分是根据行人和机动车之间的交通行为来决定的。行人在交通中有一定的权益,但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以下是行人被撞责任划分的一般标准:
1.行人的主要义务
在交通中,行人有以下主要的义务:
- 遵守交通信号灯和标志,要按照交通规则行走。
- 注意交通安全,不得从容忽视交通情况。
- 不得在禁止通行的区域内行走。
- 不得在非机动车道上行走。
- 在有人行横道的地方专用人行横道过马路。
- 不得在人行道上奔跑、嬉戏或堆放物品等。
如果行人违反以上义务,发生交通事故被撞,那么行人在责任上会承担一定的比例。
2.司机的主要义务
与此同时,作为行车主体的机动车司机也有着自己的义务:
- 遵守交通规则,要按照交通信号灯和标志行驶。
- 保持适当的车速,注意减速慢行。
- 在遇到行人过马路时,要给予行人优先通行权。
- 在通过人行横道时,要停车让行人先行。
- 对于突然出现在道路上的行人要及时避让。
- 不得酒驾、毒驾等违法行为。
如果司机违反以上义务,导致发生交通事故撞到行人,那么司机在责任上会承担一定的比例。
3.责任的划分
在行人被撞的责任划分中,根据行人和机动车的交通行为,责任一般会被划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行人完全无过错
如果行人在交通规则规定的范围内行走,遵守交通信号灯和标志,注意交通安全,而司机未能按照交通规则行驶,发生事故撞到行人,则司机完全承担事故的责任。
(2)行人有部分过错
当行人违反交通规则或者在事故中存在一定的过错时,责任划分会进行相应的比例分担。通常情况下,当行人的过错比例较低时,司机会承担较大比例的责任;而当行人的过错比例较高时,司机的责任会相对较轻。
(3)行人存在重大过错
如果行人的过错达到一定的程度,如酒驾、闯红灯等严重违法行为,那么无论司机是否存在过错,都会认定行人对事故负有重大的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责任划分只是一般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在实际的责任认定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其他相关因素,如道路状况、交通环境等。因此,在具体的案件中,责任的划分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总之,在交通事故中,行人被撞的责任划分是根据行人和机动车交通行为的合理性和存在的过错程度来决定的。行人和机动车双方都需要履行自己的交通义务,以确保交通安全。对于行人而言,在行走过程中要遵守交通规则、提高交通安全意识,避免产生交通事故。而对于司机而言,要提高警觉性,在驾驶过程中保持安全车速,给予行人优先权,在遇到行人时要及时减速避让,确保行人的安全。
六、汽车超速撞摩托车责任怎么划分?
前提是摩托车没有违规行驶的情况下,自己驾驶小车超速撞了的情况下,自己要负主责。
七、正面撞侧面责任划分?
分两种情况来分析处理。
第一种情况,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绿灯通行车被闯红灯者撞,闯红灯者全责。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已过路口的车被撞到车身,对方全责。
第二种情况,同向行驶时对方变道,调头,对方被撞到了车身侧面,那么对方全责,我无责任。
八、直行被撞责任划分?
分二种情况来对待处理,一,有红绿灯的路口,左转弯或者右转弯绿灯通行时,直行红灯禁止通行时,两车相撞,这个时候直行车辆全责,转弯车辆无责。
二,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直行车辆优先通行,转弯车辆要避让直行车辆,这个时候发生交通事故,转弯车辆全责,直行车辆无责。
九、直行撞并线责任划分?
发生交通事故一般是由交警部门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明确双方责任划分,如果对于责任认定书不服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证明送达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七十一条 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或者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证明送达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当事人逾期提交复核申请的,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同一事故的复核以一次为限。
十、摩托车撞小车尾巴怎么划分责任?
这是一起典型的交通追尾事故。摩托车全责,小车无责。因为,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没有保持足够的行车安全距离所造成的。